人物
时段
朝代
“任仪” 相关资源

總集類
別集類
   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灵表
维光和七年司徒袁公夫人马氏薨其十一月葬哀子
懿达仁达衔恤哀痛靡所写怀乃撰录母氏之德履示
公之门人睹文感义采石于南山咨之群儒假贞石以
书焉夫人右扶风平陵人也曾祖中水侯祖将作大匠
考南郡太守中水侯弟伏波将军女在淑媛作合孝明
诞生孝章婚姻帝室世为名族夫人生应灵和德精性
妙角犀丰盈实有伟表温慈惠爱慎而寡言幼从师氏

四礼之教早达窈窕德 象之仪
及笄求匹明哲供治妇
业孝敬婉娈毕力中馈后生仰则以为模宪自公历据
王官至宰相夫人营克家道扶翼政事聪明达 (第 66b 页)
  称隆于曩昔实合契于今兹敢竭疏庸敬陈斯赋
天德健行
圣躬时宪悬象昭回泰阶巍焕并明照以升恒握神机
而清晏揽贞观之同符美勋华之再见审历 象之仪

考玑衡之旧撰尔其乾文中列坤质外包机缄毕设网
纽斜交既辖之以圆轴又筦之以横箫饰蠙珠之的皪 …… (第 2a 页)
于钱乐承天淳风之改造一行郭公之制作莫不
研渺虑于毫釐覃巧思于冥漠法加密于前人理终资
于先觉纵能析夫天 象之
至微犹未喻乎
圣心之所托也盖璿玑之所纪者名玉衡之所窥者形
形非道之妙名非理之精道则刚健而中正理则元亨 (第 3a 页)
戆心
实爱君既示磨砻宜加收拭近者群臣交章请赦彭程
至于十数已蒙恩旨今该部看详必有圣裁臣无容议
臣切见 任仪
所坐亦以扶持国体非为私谋而小小过 (第 17b 页)
   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碑铭
维光和七年司徒袁公夫人马氏薨其十一月葬哀子

懿达仁达衔恤哀痛靡所写怀乃撰录母氏之德履示
公之门人睹丈感义采石于南山咨之群儒假贞石以
书焉夫人右扶风平陵人也曾祖中水侯祖将作大匠
考南郡太守中水侯弟伏波将军女在淑媛作合孝明
诞生孝章婚姻帝室世为名族夫人生应灵和德精性
妙角犀丰盈实有伟表温慈惠爱慎而寡言幼从师氏
四礼之教早达窈窕德 象之仪
及笄求匹明哲供治妇
业孝敬婉娈毕力中馈后生仰则以为谋宪自公历据 (第 29b 页)
   送 任象之
之新安序
夏之旦农之兴而饔也殷然而雷渰然而云霏微而霢
霂焉当是时有不呼其侣衣其襫袯嘻嘻而之田者乎
(第 13b 页)
忍能卧而不出者乎有之则咻之矣既而风之豁然
而霁杲杲然而赤日出侧耳而听焉雷已收矣当是时
有不呼其侣敛其襫袯闷闷而归休者乎有忍能作而
不止者乎有之亦咻之矣曾不知晦而霁霁而晦而又
屡霁而屡晦而后天地山泽之气潝焉浮焉升降而瀰

漫焉澒洞幽黑尺寸无所辨而雷电随之而大雨斯至
矣当是时也卧而不出者惰农也无所事于悔也出而
归休者躁农也有能不悔者乎而其悔也亦晚矣作而
不止者固徐徐焉穷其一日之力而恢恢乎收兼人之
功矣是故吾于天之晦而霁霁而晦有取焉知其将以
酿是大雨也吾于农之不以晦而作霁而止有取焉知
其将以遇是大雨也吾于吾友 任象之
之出处有取焉
知其有类乎是 (第 14a 页)
象之
阆人蚤以宏才高荐于蜀袖然 …… (第 14a 页)
来取进士旦兴而饔矣饱而力可为也朝廷适下储贤
之诏居三年又有御史之选盖殷雷之下霢霂其零象
也而 象之
皆与焉尽秘书所有而读之而后建白天下
事嘻嘻之田之时宁止于咻卧者而已乎然而勇于敢
为遇事风生风之过也则 …… (第 14b 页)
不免
者而中部之命下矣中部于京师为西陲知县于御史
为左官人孰不惩羹吹齑落其角距如农之闷闷以归
休乎而 象之
知为御史也不知为知县也人之咻之不 …… (第 14b 页)
知也视农之作而不知止者又甚焉其上之人皆曰
贤者白之朝然不知天之闵农则错以晦霁酿大雨
以沾濡之其势决有不容已而于贤者特听其自定而
终无所闵邪抑孟 (第 15a 页)
子所谓天降大任亦有不尽然邪吾
尝闻天之降雨假于岳之云触石而起肤寸而合不崇
朝而雨天下然附岳之地偏多焉 象之
昔远在西陲今
补新安密迩辇毂是附岳之地也雨泽之偏多将不自
兹始乎天之意或在是乎而凡同年尚有不释然者于 …… (第 15a 页)
其来送 象之
为之言非独以慰 (第 15b 页)
象之

   贺句君奉诏提督四卫营事序
国家制兵以府自京师以达于天下又达于四遐之边
羁縻之域凡赤籍者皆伍 (第 15b 页)
 一知府相见登堂行礼立则于堂之东始终无自屈

  膝
 一所至用礼生四人立于堂之圮各官相见略仿新
  官到 任仪
但自上而下以次立齐吏典而下以次
  跪齐俟禀某官某人见参拜而退不必跪听发放
  有不及处礼生相之
  (第 4a 页)
为名族。夫人生应灵和,德精性妙,角犀丰盈,实有伟表。温慈惠爱,慎而寡言,幼从师氏四礼之教,早达窈窕德 象之仪。
及笄,求匹明哲,供治妇业,孝敬婉变,毕力中馈。后生仰则,以为谋宪。自公历据王官至宰相,夫人营克家道,
 时秀对。为知己者死。一节之士也。圣贤去就。固不当以此论之。而父师之于子弟。亦岂全无所以处之者。特武城当日之事。必有所不当与者故也。
和顺积中。英华发外。即圣人气象也。故诗称抑抑威仪。维德之隅。论语称温而厉恭而安威而不猛。惟彼可畏之威。可 象之仪。
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者。何莫非异于人者。而孟子直曰尧舜与人同者。果何谓也。若以为自谦之辞则将尧舜譬 (第 133H 页)
衽。平正直垂。无前挽后拽左撇右捩之患。下齐如衡一直横平。无低仰不齐之患。一衣之形正正方方。方有俨然可 象之仪
矣。方领说。所谓两襟相掩。衽在腋下 (第 20H 页)
以为不贤。不惟不以为贤。又以为有罪。同声而共讨之。安有半国人以为不贤且有罪可讨。而强置之百僚之首。以 任仪
刑之责者哉。其拂人心辱 朝廷。固已甚矣。而当之者。亦何敢自安。肆然行号令于庙堂之上也。当初臣之至诚哀 (第 416H 页)
寸积。其习之也专。故其悦之也深。其得之也艰。故其持之也确。渐见气质变化。德性醇固。薰然有可亲之色。可 象之仪。
知其著力。多在性偏难克处也。其制行也。孝友诚笃。丧祭以礼。御家以义。袒免之内。忌日必助祭。先墓皆埋志 (第 141H 页)
者自贱之归也。毋形于身体。古人所谓修身正己者。外此无他道矣。于以齐内也。何有。若平居而无可畏之威。可 象之仪。
临事而有颠倒之容。躁扰之举。骍然而怒。忿然而詈。惠然而笑。傲然而嬉。则已无可敬之实。 (第 158H 页)
而寸积。其习之也专。故其悦之也深。其得之也艰。故其持之也确。渐见气质变化。德性醇固。薰然有可亲之色可 象之仪。
知其著力多在性偏难克处也。其制行也。孝友诚笃。丧祭以礼。御家以义。袒免之内。忌日必助祭。先墓皆埋志以 (第 536L 页)
 
谨按霁山所谓八条目阶级相殊。工夫自别云者。诚为至论。然格致者。所以格诚正修齐之道也。非谓今日尽知然后明日始去行也。亦非谓方为力行则便以知为筌蹄也。比如初到京师者。预讲其行程次第。然及其出门登程。更为详审。的知其自某至某。然后可以直到京师而无邪径横走之弊矣。然则诚正修齐虽是行也。而岂可全然无知字意思耶。试以观于章句。则如知为善之知字。不能察不加察之察字。省察克治之省察字。虽是诚正修齐之工。然亦可以知字意思观之者。恐无不可。

振谷之说。似不可全斥之也。然其曰段段插入云者。似说得太重。若曰。诸章略略带得知字意思云尔则未知如何。
庐江记问录。其仪不忒。夫仪字。非威仪可 象之仪。
当训仪则之仪。
 盖朱子训解之法。虽一字而有异义者。则随处必训。若无异义者。既训于前则更不复训于后。 (第 511H 页)
今仪字。始见于止至善章。而是威仪可 象之
意。故训之曰。仪。可象也。若夫其仪不忒之仪字。是仪则之仪。则当训曰。仪。仪则也。而今无训解。则前后仪 (第 511H 页)
有透金贯石之诚。有朝闻夕可之志。默喻而潜润。铢累而寸积。气质渐变。德性渐醇。薰然有可观之色。俨然有可 象之仪。
则是其著力多在于性偏难克处也。其日见之行则笃于孝友。谨于丧祭。御家以 (第 472L 页)
拄一脉。牖我耳目。树之风声。则非少补。而龙蛇应谶。乘箕长往。积厚之文。胜私之义。确乎不拔之气。穆然可 象之仪。
今不可以复觌。柰吾道之日堙。愚亭旧衍。幸有樵翁岩老而整顿了再过。终必有成。公之炳烺垂后者。亦既编辑。 (第 134L 页)
以阴阳刚柔分天地。然以老少分尊卑而属天地。自成一义。且自乾为太阳。至坤为太阴。合四象而观之。皆得其四 象之仪
者。亦皆自然之妙。但二先生天地四 (第 527H 页)
象之
左阳而右阴者。既是从圆图上说。则摹画为图也。巽坎艮坤当从左向右。乾兑离震当从右向左然后。自合于圆图乾 (第 527H 页)
 恭者德之聚也。天下之恶德非一。而莫甚于骄傲。天下之善行固多。而莫先于谦恭。彼无狭而自恃者。固不足言。或以势力骄人。或以货财骄人。或以阀阅骄人。或以才艺骄人。或以文学骄人。势力货财阀阅在外。失之则不能以骄。才艺

文学在己。一有骄心。则其病真难医矣。必须在我者恒若不足。在人者切勿求备。汎爱容众。无取怨怒于人。而至于閒漫际接之间。亦当审其拜跪。谨其迎送。疾其报谢。要使适其亲疏贵贱尊卑贤愚之等而已。但不可葸而谄。以取足恭之讥也。
容止必饬。
 容止者。德之符也。若居而无可范之容。动而无可 象之仪。
则内何以取法于妻孥。外何以见重于朋侪哉。是故君子必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制其外以养其内。谨其容以收其心 (第 476L 页)
中求用用中求体。通例而观变。无所不合也。若但曰初一太极之两仪也云云。则太极岂但止于初一而已哉。仪之仪 象之仪
卦之仪爻之仪。无非太极中之仪象卦爻。则太极二字不必排著于初一之爻也。既不当排而排之。故下面节次违舛。 …… (第 461H 页)
则将如何排看。若通一卦六爻。以两仪言之。初一即两仪之两仪也。二即四 象之
两仪也。三即八卦之两仪也。此乃小成也。四即四画十六之两仪也。五即五画三十二之两仪也。六即六画六十四卦 …… (第 461L 页)
义耶。曰不然。两仪之两仪。即是生于太极者也。不可于两仪之仪之外。别求太极之两仪也。曰然则下面何以曰四 象之
两仪八卦之两仪云耶。是亦两仪之仪之外。别有四象八卦之两仪耶。曰不然。两仪之体。推之四象八卦而皆然。非 (第 461L 页)
 余昔宰河八时。亲在高堂。欲设寿酌。供具已讫。遽遭季父丧。服阕。又遭叔母丧。继有 国哀。仍以前后六年之间。期功荐叠。竟未遂意。此余平生遗恨。乃今家督。忝为此路兵马使。将为余大办寿席。而余惟所未尝献之于吾亲者。有不忍受之于吾儿。峻辞呵禁矣。适于此际。家有疑疾。余即出避于开元寺。前川李

叔固,东溪李士常,德川李德优,栗里 任仪
叔,龟村李得秋皆来访。家儿辈固请略设小酌。诸老皆以为可。余不敢强止。于是乎六老便服袒跣。或坐或卧。屏 (第 37L 页)